一般是因為氣象條件的改變,導致汙染物在空氣中的濃度降低了。比如刮過風、下過雨、來寒潮了;相對濕度降低、空氣變得幹燥(空氣中的水是二次顆粒物生成和積累的媒介);靜穩層結(比如逆溫)被打破。
——解釋一下逆溫。通常情況下,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下層空氣較熱,上層空氣較冷,冷空氣重會下沈,熱空氣輕會上浮,就形成了對流。但在某些時候,比如冬季夜間,因為地面溫度急劇降低,導致貼近地面的下層大氣溫度很低,上層空氣降溫沒那麽快,反而溫度比下層高。這種下冷上熱的「逆溫」一旦形成,空氣無法上下對流,汙染物就很難擴散。
所以霧霾往往發生在冬季夜間和早晨。隨著太陽升高,地面溫度逐漸上升,午後開始霧霾會漸漸消散。如果是潮濕的陰天(在降雨稀少的冬季,這種天氣往往意味著穩定的大氣層結),霧霾就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反之,幹燥多風的晴天常會有好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