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8日,撫順電鐵旅遊列車正式開通,已經停運逾十年的電鐵以新的形式重新恢復營運。目前的執行路線為礦務局→栗子溝→古城子(煤礦博物館)→礦務局,全程約3h,其中包括2h的電鐵執行時間和1h的博物館參觀時間,票價70元。
撫順電鐵——中國出現最早的城市軌域交通系統,始建於1904年,一直到2009年停運,走過了105年的滄桑歷程。
不敢說在世界上多有特色,但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之前做過一個有關的簡介,這裏就直接貼出來吧:
(圖片全部來自於網絡)
撫順電鐵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於1904年投入使用,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有軌電車系統。電鐵位於渾河南岸,呈東西走向橫貫撫順市內望花、新撫、東洲三個行政區,並向郊區延伸。路網主要由4條幹線與一條支線組成,自1914年起,經過不斷的新建與擴建,現時線總長已達到301.9公裏,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長度最長的準軌電氣化地方鐵路系統。電鐵投入服務初期主要用於運煤及采礦員工通勤,後來成為了撫順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當時的撫順處在沙俄軍隊的控制下。為了戰爭需要,沙俄修築了一條從蘇家屯至撫順礦區的寬軌電氣化輕便鐵路,這便是今天蘇撫線的前身。1905年,沙俄戰敗,日軍接替占領了撫順煤礦,並奪去了撫順鐵路和撫順煤礦支線的路權,撫順鐵路被從寬軌改為了1067mm窄軌,成為了南滿鐵路的一部份。據資料記載,在此基礎上開展的鐵路客運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1906年6月,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在中國東北地區成立。滿鐵在撫順開展了一系列附屬設施建設,其中就包括電鐵。最開始的客運路線由撫順楊柏堡至撫順站(永安橋)。1908年,鐵路又從窄軌改為準軌。1914年10月,礦區鐵路全部實作電氣化,當時只有兩列電動客車。1916年,撫順站(千金寨,如今的撫順西露天礦)開通了前往永安橋和各個礦井的客車。九一八事變後,日軍迅速占領了東北全境,並與滿鐵共同制定了東北地區的鐵路開發計劃,撫順成為了城市軌域交通計劃的試驗場地。這也是撫順電鐵更接近於日本城市通勤鐵路,卻與國內其他軌域交通系統區別很大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後,電鐵這種客運電車的方式被保存下來。經過進一步發展壯大,電鐵以礦務局站為中心,形成了帶狀布局、東西走向、橫貫市區的網絡,同時在沈陽鐵路管理局大官屯站與國鐵接軌,成為了連線撫順各大煤礦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鐵全年客運量高達5600萬人次,早晚上下班的通勤高峰時,電鐵乘客可達8萬人次,每3分鐘就要從礦務局總站發出兩列對開列車。直到80年代中期,電鐵承擔了撫順市60-80%的客貨運量,為撫順的發展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曾經的撫順是全國著名的「煤都」,也是重要的重工業城市,當時的撫順電鐵被視為現代化的象征,更是撫順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在解放初期,電鐵僅有滿鐵遺留下來的10列37輛客車。之後為了滿足運輸需要,管理部門開始將購進的國鐵列車進行改裝重組成為電動列車後投入營運。動車組的原型車五花八門卻又自成一體,別具特色。營運車組中不乏偽滿時期遺留下來的「老古董」,其中最古老的要屬1935年生產的101號車。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如今的電鐵早已繁華不再。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發展與資源的枯竭,電鐵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因為客運量逐年下降,電鐵客運入不敷出,撫順礦務局運輸部陷入了連年虧損的窘境。2009年7月1日,歷盡百年滄桑、見證了撫順歷史興衰的電鐵客運列車正式停運。如今,我們只能從銹跡斑斑的列車和布滿荒草的月台中,懷念他們曾經的輝煌。
下面是2014年夏天我拍下的電鐵栗子溝站,已經完全荒廢了。
當時我沒有想到的是,到訪並拍下這張照片的短短5年後,這座看似廢棄的車站竟與電鐵旅遊列車一起重獲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