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報道,近期,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IAC)在意大利米蘭召開。大會以「負責任的太空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航天機構領導人、國際組織、學者、企業家和航天員等超過1萬名代表參會。大會展示了最新的航天技術和成果,圍繞月球和火星可持續探索、地球氣候變遷的太空觀測、私營企業在太空事業中的作用以及人工智能套用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的重大成果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
這不僅標誌著中國在航天技術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航天強國的實力。與此同時,美國也顯露出了對中國航天成就的敏感性,甚至表現出急於尋求合作的態度。然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美國對中國的航天活動一直采取著冷漠的態度,甚至對中國的航天成就進行抹黑和貶低。
不僅如此,近日,SKA大射電天文台組織官方認證中國中性氫強度對映巡天實驗天籟專案為SKA探路者。平方公裏陣(SKA)是目前正在建設的下一代巨型射電望遠鏡陣列,也是一個政府間合作的望遠鏡專案,目前中國、南非、英國、澳洲等10個國家是其正式成員國。SKA探路者專案與先驅專案包含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個與SKA科學技術相關的大型科學裝置。盡管SKA望遠鏡已經開工建設,但探路者相關最新研究成果,依然可以為SKA提供新的科學探索機遇,檢驗新的探測技術。
看到中國捷報頻傳,當地時間10月14日獲悉,美國太空總署當日在佛羅裏達州堅尼地航天中心發射了「歐羅巴快艇」(Europa Clipper)探測器,主要目的是研究木星的衛星木衛二(也稱歐羅巴)是否具有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據悉,該探測器將在五年半內飛行約18億英裏(約合29億公裏),並於2030年進入木星軌域。
而美國太空總署(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在記者會上表示,隨著美國與中國對月球的探索活動長期持續存在,NASA和中方需要討論數據交換和任務計劃。美媒報道稱,納爾遜出席周二(15日)的活動時,就NASA負責的「阿耳忒彌斯」計劃回答媒體提問。會上納爾遜「裝失憶」,在被SPACE問到中美兩國是否就探索月球南極進行過對話時,他回答說「答案是否定的」,閉口不提美國以遏制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頒布的「惡法」沃爾夫條款,嚴重妨礙了中美航天交流。
美國為何如此焦慮?隨著中國嫦娥四號傳回的數據以及月壤樣本,相信不少人會為嫦娥六號所帶來的巨大成果而沾沾自喜,不僅如此嫦娥六號所帶來的數據和成果的積累,也進一步豐富了人類對月球認識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一時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探測月球能力最強大的國家,這無疑對於曾經在航天領域形成絕對領先地位的美國來說是致命打擊。這一變化勢必將影響到國際航天格局,重塑國際航天領域原有的競爭關系和戰略態勢。
中國航天的發展,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從被全面封鎖,到如今在月球背面留下足跡,這份堅持和毅力,足以讓世界矚目。反觀美國,雖然仍是航天強國,但「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推遲,似乎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說到合作,中國歷來是開放的。但美國要想真正與中國攜手,恐怕得先解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比如,當年的【考斯特報告】,還有那依然存在的「沃爾夫條款」,這些都是中美航天合作的障礙。美國如果真心想要合作,那就得拿出誠意,給中國一個合理的解釋。
【阿爾忒彌斯協定】的出台,並非偶然,而是美國近年來在太空領域推行單邊主義政策的必然結果。為了維護自身在太空領域的霸主地位,美國開始試圖透過制定有利於自身的規則,將其他國家排除在外。然而,美國的如意算盤註定要落空。中國等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意識到,【阿爾忒彌斯協定】並非真正的國際合作協定,而是美國維護自身霸權的工具。他們選擇拒絕加入,就是對美國單邊主義行徑的有力回擊。
中美航天合作不會一蹴而就,雙方之間還存著許多分歧和障礙,除政治因素影響,技術標準、知識產權、數據共享等問題也需要雙方認真協商解決。更為重要是,中美航天合作需要建立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基礎上,中國一直主張和平利用太空,反對太空軍備競賽,並積極推動國際航天合作,中國願意與包括美國內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探索宇宙奧秘,為人類和平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