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总结一下过去几个月的创作,如果用一个指标来进行自我点评,我更倾向于用「正向互动率」 来盘点我的创作。简单理解:流量是平台把控的,但是流量来了,能不能接的住,是内容决定的(当然前提是平台把你的内容分发给了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
于是我就整理了正向互动率在5% 以上、且阅读量在500以上的文章(阅读量在500是想要保证足够多的样本 )。
我试着通过这些文章来整理一些技巧,供我自己复盘,也供大家参考。
很明显,这些文章分为三类:
- 人工智能历史+原理知识的文章。这部分是我自学的记录,学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看趋势,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内在逻辑。到现在,这一部分对我最大的帮助是: 你看的历史有多久远,你认识事物就有多深刻。 其实关于人工智能历史,我早些时候同样的内容有另一个版本,但是基本上可读性很差,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回炉重造的,因为我一直抱着一个费曼学习法的信念:如果你和别人不能讲清楚一件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理解。而这些文章之所以高互动率的原因我认为就是:能把深奥的原理穿插故事、比喻讲清楚。这些文章在线下也吸引了很多朋友和我互动,现在有几个合作的小伙伴都是从这些文章吸引过来的。
- AIGC的内容。 在研读玩人工智能历史、基本的数学原理后,我开始 「玩应用」 。首当其冲的就是文生图、生视频这类「好玩」的工具,对主流的MJ, SD, DALLE 都有过深入的体会,这大概持续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这类文章要么是通俗的讲原理,要么是干货、实操、效果可见来吸引人的。
- AGI的内容。在12月份之后,我开始想着下场自己 「做应用」, 开始分享一些自己做应用的一些心得。比如讲成本、架构的两篇文章都有不错的互动率。相对玩应用,做应用的人少了很多,相应的文章可能也会少一些。这两天文章发出去之后,有我过去的老板,和自己在创业的生意人开始联系我。我也在思考如何做出一款好的应用。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想从一个自媒体运营的角度来讲述我的体验,更多的是从「 写作可以促进个人成长 」角度来讲述我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