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机器人工业不断进步,是否会使后发国家无法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发展经济,进而国家发展之路在技术上被锁死?

2015-02-15科学

你们对目前产业化的机器人是不是同科幻电影等同起来了,实际上业界远远还未做到能够自主判断的机器人,大部分实现的不是智能化是自动化。

然而自动化的成本其实蛮高,你看财务自动化已经搞了多少年了,算是国内最早实践的办公自动化领域之一了吧,从第一次掀起电算化高潮到ERP热潮到现在的德勤机器人,20多年总有了,然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业内有个黑色幽默:会计软件比会计本身值钱多了。想想也是以前搞SAP,CO和FI模块一年的维护费用加起来比全财务部(包括财务领导)的工资都要高好几倍,然而你说这些软件能脱开人全自动操作吗?当然不行了,即便是国内的一个财务系统吧,只要你是上规模的公司,报价100万不能少,附加各种维护、集团应用和子系统实际可能在200万上下,然而即便10人左右的财务部,总体工资很多加起来都没100万。

再说自动化生产线,按我经历过的来说,有整线投资在30亿左右,光控制软件就4000多万,然而不需要工人了吗?当然也不是,质检、监控、搬运、包装、调试、维修该有的还是不能少。现有最好的模式是自动化生产配合人力资源优势,让机器和人各自发挥优势,实际上只要国际间发展存在不平衡,机器成本永远会大大高于人力成本,各个国家完全可以改变移民和派遣劳工政策引入外部劳务人员来弥补机器的高成本。与其担心发展中国家无法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实现国家崛起,不如担心下自己国家会否因为大量引进国外低薪酬劳工爆发剧烈的政治变革和社会问题吧。

另外弱弱地说一句,其实人力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而制造机器的原料则不是,人若不接收教育其本身对于生产而言的价值是可以远远低于机器价值的,而教育本身又是要耗费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