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尿酸高可能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2023-06-11健康

一、尿酸是什麽?

尿酸是嘌呤 在人體內的最後的代謝產物[1~3]。

人體內合成尿酸的嘌呤有 2 個來源:食物中攝取的外源性嘌呤和體內自身合成/代謝產生的內源性嘌呤
體內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謝主要在肝臟、小腸、腎臟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中進行
尿酸廣泛分布於血漿、細胞外液、關節滑膜液中。其中,約5%與血漿蛋白結合,其余部份以遊離形式存在。
80~90%的尿酸由內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和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謝生成,10~20%來源於含嘌呤的食物。

嘌呤是生命體的遺傳物質 DNA 和 RNA 基本單位腺嘌呤核苷酸和鳥嘌呤核苷酸的一個基團。還是生命體中的一些功能分子的基團,如

  • 環腺苷酸(cAMP)、環鳥甘酸(cGMP)等第二信使物質
  • 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黃素單核苷酸(FMN)和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等輔酶
  • 腺嘌呤去氧核糖核酸(ATP)、鳥嘌呤去氧核糖核酸(GTP):保證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需供能分子。
  • 在人體內,尿酸無法像葡萄糖 一樣被降解掉,只能被排出去

    尿酸在人體內是不能被繼續降解的,大約在 1500萬年前,人類的尿酸氧化酶基因和啟動子序列發生遺傳突變,導致人體內沒有尿酸氧化酶或無活性,不能將尿酸降解為尿囊素 ,使人類比其他哺乳動物(大猩猩 除外)的尿酸水平更高。
    所以,只能被排泄出去:正常狀態下,人體尿酸的產生和排泄基本保持著動態平衡,體內尿酸池為1200 mg,每天產生尿酸約750~800 mg,排出約500~1000 mg,其中1/3從腸道和膽道排泄,2/3經腎臟排泄,保持著動態平衡。

    在正常人體內,血尿酸波動於較窄的範圍。

    人類血尿酸的參考值範圍因檢測方法和受檢測人群的年齡不同有所差別
    兒童的血尿酸參考值為180~300 μmol/L
    小於60歲成年男性血尿酸參考值為149~417 μmol/L,女性為89~357 μmol/L
    大於60歲男性血尿酸參考值為250~476 μmol/L,女性為190~434 μmol/L。
    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於420 μmol/L,女性高於360 μmol/L,即稱為高尿酸血癥。
    人體內血尿酸含量在生理水平時,可以發揮抗氧化、神經興奮劑、維持血壓、增強免疫力等功能。
    血尿酸過高的話,會導致痛風、腎臟疾病、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周圍動脈硬化等疾病
    血尿酸過低提示機體存在原發性的或繼發性的腎小管疾病或其他疾病,並可能誘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並行癥 因此,血尿酸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

    二、高血尿酸的病因

    任何原因引起的尿酸生成增多和(或)排泄減少,都會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主要涵蓋 5 個方面:

    1. 飲食及生活習慣

  • 高嘌呤含量的蔬菜、葷類、湯類、火鍋等
  • 含糖量高的精細主食、高甜度水果、含糖飲料及即溶咖啡
  • 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尤其是動物源蛋白質(牛奶等乳制品除外)
  • 攝入過多高脂食物、攝入過多的鹽(尤其是並行高血壓、高脂血癥的患者 )
  • 不同酒類及含酒精飲料
  • 高強度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會升高血尿酸
  • 外傷、受涼、勞累、熬夜等
  • 2. 遺傳

  • 尿酸過量合成型:主要是由於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hosphoribosyl pyrophosphate synthetase 1, PRPS1)和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ypoxanth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1, HPRT1)等單基因突變、高嘌呤飲食、酒精和果糖的攝取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嘌呤合成代謝,導致尿酸生成過量
  • 尿酸排泄阻礙型:由於參與尿酸排泄和重吸收的轉運蛋白發生改變引起血液中的尿酸排泄障礙。如URAT1、ABCG2、OAT1、OAT2、OAT3、OAT4、NPT1、NPT2、NPT3、NPT4、Glut9等。
  • 3. 藥物

  • 胰酶制劑、胰脂酶:會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攝入,尿酸合成量增加,升高血尿酸
  • 細胞毒性化療藥:在治療相應疾病的同時,會大量殺傷人體細胞,釋放大量含嘌呤基團的分子,如 DNA、RNA、ATP、cAMP、NAD、FAD等,在體內被代謝,產生大量尿酸,使血尿酸升高
  • 其他與細胞毒性化療藥物升高血尿酸機制類似的藥物:包括去羥肌苷、乙醇、非格司亭、果糖、糖皮質激素、利巴韋林、幹擾素等。
  •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小劑量阿司匹林等藥物。
  • 菸鹼酸
  • 4. 疾病

  • 炎癥、肝臟疾病、骨髓增生性或淋巴增生性腫瘤、腫瘤溶解症候群、白血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癥、慢性溶血性貧血、心肌梗死、佩吉特氏病、增生性銀屑病、癲癇、橫紋肌溶解癥等疾病:因為這些疾病患者體記憶體在著大量細胞死亡,釋放出大量含嘌呤基團的分子,如 DNA、RNA、ATP、cAMP、NAD、FAD等,在體內被代謝,產生大量尿酸,使血尿酸升高。
  • 腸道疾病與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盂積水等腎相關疾病會使尿酸的腸、腎排泄發生障礙,引起高尿酸血癥
  • 另外,腎移植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也可發生高尿酸血癥,可能與免疫抑制劑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有關。
  • 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 這些疾病會普遍存在胰島素抵抗現象,胰島素抵抗會影響腎臟近曲小管細胞「鈉離子-氫離子」交換增加,氫離子透過URAT1排泄時,伴隨著重吸收尿酸,進而使尿酸排泄減少,導致高尿酸血癥。同時,這些疾病往往伴發炎癥,增加了大量細胞死亡,產生大量尿酸。
  • 5. 社會因素

  • 社會地位與教育程度
  • 職業
  • 三、如何降低血尿酸

    目前,降尿酸主要透過 3 種方式[2]:

  • 藥物降尿酸 ————降尿酸速度最快,副作用最大
  • 降尿酸快,但長期用有副作用。另外,藥物快速降低血尿酸的話,若血管中有沈積的尿酸鹽晶體的話,會促使這部份晶體溶解,減少對沈積部位的組織、器官的損傷,但是會誘發急性痛風,而急性痛風發作或出現關節紅熱腫脹的情況下,會造成關節損傷加重。
  • 食療 ————降尿酸速度遠遠優於「改善生活習慣」、弱於「藥物」,而且沒有副作用
  • 經過科學驗證的很多食物,如櫻桃、菊花等,既可以降低血尿酸,也可以抑制、消除關節疼痛,是治療和預防痛風與高尿酸血癥的有效手段。食療的降尿酸效果弱於藥物、強於改善生活習慣。安全性與改善生活習慣相當,優於藥物。
  • 改善生活習慣 ————僅能維持、微弱降低血尿酸,但是沒有副作用
  • 安全性高,但降尿酸緩慢、需要長期堅持而導致大部份人半途而廢。如果降的過慢的話,長期處於較高的血尿酸狀態,有可能誘發或加重並行癥,像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腎臟疾病、周圍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妊娠期並行、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等。

    臨床上,高血尿酸的治療是有標準流程的,治療手段的選擇主要依據血尿酸值、痛風史、並行癥情況[2]:

    a. 如果沒有痛風過,且沒有並行癥

  • 不需要藥物治療的血尿酸值: 420 μmol/L<血尿酸<540 μmol/L 的話,建議不吃藥,透過改變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逐步降低血尿酸;若3~6個月後,血尿酸無法降低 ,建議進行藥物治療,控制血尿酸<420 μmol/L,尿酸穩定在正常範圍 2~4 周後,逐步停藥,繼續堅持改善的生活習慣,穩定血尿酸。
  • 需要藥物治療的血尿酸值: 如果血尿酸≥540 μmol/L的話,建議直接吃藥降尿酸,控制血尿酸<420 μmol/L,尿酸穩定在正常範圍 1~2 個月後,逐步停藥,繼續堅持改善的生活習慣,穩定血尿酸。
  • b.如果沒有痛風過,但有其他並行疾病

  • 不需要藥物治療的血尿酸值: 420 μmol/L<血尿酸<480 μmol/L 的話,建議不吃藥,透過改變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逐步降低血尿酸;若3~6個月後,血尿酸無法降低 ,建議進行藥物治療,控制血尿酸<360 μmol/L,尿酸穩定在正常範圍 1~2 個月後,逐步停藥,繼續堅持改善的生活習慣,穩定血尿酸。
  • 需要藥物治療的血尿酸值: 如果血尿酸≥480 μmol/L的話,建議直接吃藥降尿酸,控制血尿酸<360 μmol/L,尿酸穩定在正常範圍 2~3 個月後,逐步停藥,繼續堅持改善的生活習慣,穩定血尿酸。
  • c. 如果痛風只發作過一次,且無其他並行疾病

  • 不需要藥物治療的血尿酸值: 420 μmol/L<血尿酸<480 μmol/L 的話,建議不吃藥,透過改變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逐步降低血尿酸;若3~6個月後,血尿酸無法降低 ,建議進行藥物治療,控制血尿酸<360 μmol/L,尿酸穩定在正常範圍 1~2 個月後,逐步停藥,繼續堅持改善的生活習慣,穩定血尿酸。
  • 需要藥物治療的血尿酸值: 如果血尿酸≥480 μmol/L的話,建議直接吃藥降尿酸,控制血尿酸<360 μmol/L,尿酸穩定在正常範圍 2~3 個月後,逐步停藥,繼續堅持改善的生活習慣,穩定血尿酸。
  • d. 如果至少發作過2次,或者有其他並行疾病

  • 不需要藥物治療的血尿酸值: 血尿酸<300 μmol/L
  • 需要藥物治療的血尿酸值: 如果血尿酸≥420 μmol/L的話,建議直接吃藥降尿酸,控制血尿酸<300 μmol/L,尿酸穩定在正常範圍 2~3 個月後,逐步降低藥物用量或停藥,繼續堅持改善的生活習慣,穩定血尿酸的同時,逐步使沈積的尿酸鹽晶體持續溶解
  • 圖1:高尿酸血癥/痛風的臨床治療流程

    1. 降尿酸藥物治療

    用藥原則如下[2]:

  • 若無並行癥,直接依據身體耐受狀況,選擇特異性降尿酸藥物
  • 若有並行癥,首先確認是否使用了升高血尿酸的藥物。如有,需要給予糾正
  • 若有並行癥,優先使用具有降低血尿酸作用的相應並行癥的藥物進行治療。若降尿酸效果不佳,采用「上述藥物+低劑量特異性降尿酸藥物」的聯合治療。仍然若降尿酸效果不佳,再逐步增加特異性降尿酸藥物劑量
  • 若有並行癥,臨床上尚無具有降尿酸作用的藥物可用,對於並行癥有限選用沒有升高血尿酸的藥物或升高血尿酸較弱的藥物。降低血尿酸直接選用特異性降尿酸藥物
  • 1.1 無並行癥患者和有並行癥、臨床上尚無具有降尿酸作用的治療並行癥藥物可用的患者

  • 基於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優先推薦藥物非布司他
  • 若效果不佳,優先推薦苯溴馬隆,次選別嘌醇
  • 單藥足量、足療程治療,血尿酸仍未達標的患者,才考慮套用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尿酸藥物:別嘌醇與苯溴馬隆聯用、非布司他與苯溴馬隆聯用
  • 若抑制尿酸生成和促進尿酸排泄藥物均無效或患者存在禁忌癥等情況、難治性痛風患者,推薦促尿酸分解藥物尿酸氧化酶(拉布立酶、培戈洛酶),且不能與其他降尿酸藥物聯用。
  • a. 別嘌醇

    用法用量

    口服後經胃腸道吸收,在肝內代謝為有活性的羥嘌呤醇,全部經腎臟排出體外,服藥後 2 ~ 6 h 血藥濃度達到峰值,24 h 血尿酸濃度開始下降,2 ~ 4 周下降最明顯,半衰期 14 ~ 28 h。

    成人常用量:口服,初次劑量 50 mg,一日 1~2 次,每周可遞增 50~100mg,至一日 200~300 mg, 分 2~3 次服。每 2 周測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達正常水平,則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遞增,但最大量一般不大於每日 600 mg。

    兒童常用量:口服,6 歲以內一次 50mg,一日 1~3 次;6~10 歲一次100 mg,一日 1~3 次。劑量可酌情調整。

    不良反應

  • 皮瘆:可呈瘙癢性丘疹或蕁麻瘆。如皮瘆廣泛而持久,及經對癥處理無效,並有加重趨勢時必須停藥。
  • 胃腸道反應:包括腹泄、惡心、嘔吐和腹痛等。
  • 白血球減少或血小板減少或貧血或骨髓抑制,均應考慮停藥。
  • 其他有脫發、發熱、淋巴結腫大、肝毒性、問質性腎炎及過敏性血管炎等。
  • 國外曾報道數例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間發生原因未明的突然死亡。
  • 本品可導致剝脫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珍、藥物超敏症候群、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等。
  • 在開始治療時,由於尿酸石溶解,可能出現痛風急性發作。
  • 苯溴馬隆可使尿酸排泄增高,可能出現尿酸結晶或結石在腎及尿路中形成。
  • 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如不減量使用,可能出現血管炎,並伴有皮膚和腎臟損害,可發現發熱,肌肉、關節疼痛,過敏性腎或皮膚損害(如多型性紅斑和LYELLS症候群),外周神經炎,血象改變,肝功能異常(如轉專氨酶和堿性磷酸酶升高),結膜炎和脫發。
  • 其他可見暫時性陽痿、尿急、尿多、黃嘌呤結石。
  • 下述情況需停藥:

  • 如出現皮珍廣泛而持久,及時對癥處理後無效並有加重趨勢時,必須停藥。
  • 出現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或骨髓抑制時,均應考慮停藥。
  • b. 非布司他

    用法用量

    本品口服後在腸道吸收生物利用度 47%,在血中與血漿蛋白結合率 99.2%,主要在肝臟代謝,半衰期為 5 ~ 8 h。在肝臟的代謝產物為非活性物質,49% 透過腎排泄,45% 經過糞便排泄,屬於雙鍊結排泄藥物。

    推薦非布司他片的起始劑量為 20 mg,每日一次。可在 2~4 周後根據血尿酸值逐漸增量,每次可增加 20 mg。最大日劑量為 80 mg。無需考慮食物和抗酸劑的影響,可餐前或餐後服用。

    肝功能不全者:輕、中度肝功能不全(肝功能分級為Child-PughA、B級)的患者,一般無需調整劑量

    不良反應

  • 肝異常:肝功能衰竭(有些是致命的)、黃疸、肝功能檢查結果嚴重異常、肝臟疾病。
  • 免疫系統:過敏反應。
  • 肌肉、骨骼和結締組織:橫紋肌溶解癥。
  • 精神異常:包括攻擊性傾向的精神病行為。
  • 泌尿系統:腎小管問質性腎炎。
  • 下述情況需停藥:

  • 用藥期問如出現疲勞、食欲缺乏、右上腹不適、醬油色尿或黃疸等可能表明肝損害的癥狀,應及時進行肝功能檢測。如發現患者有肝功能異常(谷丙轉氨酶超過正常上限的3倍以上),應暫停用藥,並調查以確定可能的原因。同時本品不應該重新用於這些肝功能檢查異常並且沒有其他合理解釋的患者。
  • 若患者血清谷丙轉氨酶超過正常上限的3倍以上, 且血清總膽紅素超過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同時排除其他病因,則該患者此時正處於嚴重的藥物誘發性肝損害的危險之中,這些患者不應該再重新使用本品。
  • c. 苯溴馬隆

    用法用量

    苯溴馬隆口服後 50% 被吸收其代謝產物,主要透過膽道排泄

    小劑量起始,成人起始劑量 25-50 mg/d,2-5 周後根據血尿酸水平調整劑量至 75mg/d 或100 mg/d,早餐後服用,連用 3-6 個月或依據血尿酸水平逐步停藥。

    對於老年人,需要減量用藥或遵醫囑:建議起始劑量為 25 mg,每日一次。可在 2~4 周後根據血尿酸值逐漸增量,每次可增加 25 mg

    不良反應

  • 有時會出現腸胃不適感,如惡心,嘔吐,胃內飽脹感和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
  • 極少出現蕁麻疹(風瘆)。
  • 在個別情況下還會出現眼結膜發炎(結膜灸),短時問的陽痿,變態性的局部皮膚濕瘆(皮瘆)頭疼和尿 意頻增感。
  • 肝功能異常,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及堿性磷酸酶升高。某些情況下還要觀察是否加重了肝病(細胞溶解性肝炎),這種病部份為急性發作,較難控制。
  • •據報道,服用苯湨馬隆有瘙癢感,顏面發紅,紅斑,光過敏癥,浮腫,心旁部不適感等不良反應發生。如果出現了本品說明書中未提及的不良反應,請立即告知醫生或藥劑師。
  • 下述情況需停藥

  • 如果服藥過程中出現持續性腹汙應立即停藥。
  • 此外,您可能出現其他的副作用,如果您用藥後感覺不適,請及時告知醫生,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判斷是否應停藥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 d. 促進尿酸降解的藥物——拉布立酶、培戈洛酶

  • 均為註射型,用藥24小時內需密切監測血磷酸、血鉀、血鈣及血尿酸水平,警惕腫瘤溶解症候群(TLS)的發生,一般推薦每4小時檢測上述指標一次
  • 需到醫院根據實際情況,醫生給予註射治療
  • 1.2 伴發急性腎臟疾病、腎結石的高尿酸血癥患者(不包括感染性腎病、感染性結石患者)

  • 優先推薦碳酸氫鈉片、枸櫞酸鹽片同時進行急性腎病、腎結石與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 若降尿酸效果不佳,采用「碳酸氫鈉片或枸櫞酸鹽片+低劑量特異性降尿酸藥物」的聯合治療,降尿酸藥物禁用苯溴馬隆,選擇非布司他或別嘌醇:非布司他起始劑量為每天 20 mg、別嘌醇的起始劑量為每天 100 mg,若降尿酸效果不佳,再逐步增加藥物劑量
  • 若抑制尿酸生成和促進尿酸排泄藥物均無效或患者存在禁忌癥等情況、難治性痛風患者,推薦促尿酸分解藥物尿酸氧化酶,且不能與其他降尿酸藥物聯用。
  • a. 碳酸氫鈉(小蘇打)

  • 適用於慢性腎功能不全合並代謝性酸中毒 患者
  • 劑量 0.5~1.0 g 口服、3 次/天
  • 不良反應主要為脹氣、胃腸道不適;長期套用需警愓血鈉升高及高血壓;血中碳酸氫根濃度>26mmol/L,將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血碳酸氫根濃度<22 mmol/L,則增加腎臟疾病的風險。因此,在使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 過程中,血中碳酸氫根濃度應該維持在 22~26 mmol/L。
  • b. 檸檬酸鹽制劑

  • 主要用於尿酸性腎結石、胱胺酸結石及低檸檬酸尿患者
  • 使用劑量主要根據尿 pH 值決定,一般用量 9~10 g/d,療程 2~3 個月
  • 第一次使用前需檢查腎功能和電解質,當與保鉀利尿劑、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 (ACEI) 降壓藥、非甾體類抗炎藥 (NSAID)鎮痛藥聯用時,易引起高鉀血癥,應註意監測。
  • 禁用於急慢性腎功能衰竭 、嚴重酸堿平衡失調、慢性泌尿道尿素分解菌感染 及氯化鈉絕對禁用患者
  • 1.3 伴發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癥患者

    依據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嚴重程度,選擇降尿酸藥物及其使用劑量,如下圖所示:

    1.4 伴發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血糖/糖尿病、肥胖的高尿酸血癥患者

  • 伴發高血壓的高尿酸血癥患者: 優先推薦氯沙坦、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類藥物(氨氯地平、西尼地平等)
  • 伴發高血高甘油三酯的高尿酸血癥患者: 優先推薦非諾貝特
  • 伴發高膽固醇的高尿酸血癥患者: 優先推薦阿托伐他汀鈣
  • 伴發高血糖、糖尿病的高尿酸血癥患者: 優先推薦 α-糖苷酶抑制劑、DPP-4抑制劑、SGLT 2 抑制劑、二甲雙胍、胰島素增敏劑平等藥物,以及GLP-1受體激動抑制劑,如利拉魯肽和艾塞那肽
  • 伴發肥胖的高尿酸血癥患者: 優先推薦 GLP-1受體激動抑制劑、DPP-4抑制劑、二甲雙胍
  • 若單用上述藥物降尿酸效果不佳,采用「上述藥物+低劑量特異性降尿酸藥物」的聯合治療,優先選擇非布司他,次選苯溴馬隆,最後選擇別嘌醇:非布司他起始劑量為每天 20 mg、苯溴馬隆的起始劑量為每天 50 mg、別嘌醇的起始劑量為每天 100 mg,若降尿酸效果不佳,再逐步增加藥物劑量
  • 單藥足量、足療程治療,血尿酸仍未達標的患者,才考慮套用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尿酸藥物:別嘌醇與苯溴馬隆聯用、非布司他與苯溴馬隆聯用
  • 若抑制尿酸生成和促進尿酸排泄藥物均無效或患者存在禁忌癥等情況、難治性痛風患者,推薦促尿酸分解藥物尿酸氧化酶,且不能與其他降尿酸藥物聯用。
  • 2. 食療:藥食同源組分和益生菌

    研究發現,含檸檬酸鹽、含碳酸氫鈉的無糖蘇打水/飲料 櫻桃、菊花、甘草、粟米草、無花果、蘋果、番石榴葉、洋蔥、茶、膳食纖維、牡丹皮、菊苣、生姜、姜黃、金線蓮、胡椒、黃連等既可以降尿酸,也可以消炎止痛,從而有效治療痛風。

    另外,研究發現腸道菌群透過調控嘌呤合成、尿酸代謝、尿酸排泄、慢行系統性炎癥 誘發高尿酸血癥、痛風, 高尿酸血癥、痛風會使腸道菌群結構進一步紊亂,加劇高尿酸血癥、痛風的惡化。同時也發現,降低血尿酸、緩解痛風可以改善腸道菌群結構,改善腸道菌群結構可以降低血尿酸。

    因此,打破「腸道菌群紊亂↔高尿酸血癥、痛風」惡性迴圈的任何一個環節,就可以降尿酸、治療痛風。若能實作益生菌在腸道的終生定植,可以讓患者擺脫終生治療,實作高尿酸血癥、痛風的根治

    最早被驗證具有降尿酸能力的益生菌是格氏乳酸桿菌PA-3,但是其僅透過降解外源性嘌呤來降低血尿酸,降尿酸能力有限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一些益生菌可以透過改善腸道微生態、降解外源性嘌呤、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降解腸道尿酸、緩解慢行系統性炎癥,降低血尿酸、治療痛風

    3. 改善生活習慣

    既可以降低血尿酸,也可以降低血尿酸以外的其他因素的變化誘發的尿酸鹽晶體的沈積,進而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

  • 主食類:粗糧為主,精糧為輔
  • 蔬菜類:低嘌呤蔬菜放心食用 ,高嘌呤蔬菜適量食用,如發芽豆類、蘆筍、紫菜、菌菇類等高嘌呤含量蔬菜,依據血尿酸水平適量食用
  • 葷類食物適量食用:海參、海蜇皮 的嘌呤含量低,可以放心食用;鯊魚皮 /蜆子/魚翅 /鮑魚/雞肉/鴨肉/豬肉/牛肉/羊肉等中嘌呤含量葷類食物、動物內臟/白帶魚 /鯊魚/海鰻/牡蠣/蛤蜊/幹貝 等高嘌呤含量的葷類食物依據血尿酸水平適量食用(能不吃就不吃)
  • 水果,尤其是富含維生素 C 和黃酮類組分的水果,如檸檬、刺梨、櫻桃和橄欖等;西瓜、椰子、葡萄、草莓、李子和桃等可適量食用;蘋果、橙、龍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含糖飲料和糖分(尤其是果糖)含量高的水果能不吃就不吃
  • 補充維生素 C,可以降低血尿酸、預防痛風發作
  • 飲品:禁喝酒、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功能飲料、能量飲料、玉米及其他各類糖漿等),多喝水(尤其是堿性水)、咖啡、牛奶、淡茶
  • 高蛋白食物建議透過:總乳制品、總牛奶、低脂乳制品、低脂牛奶、低脂酸奶和起司,尤其是酸奶;多吃雞蛋、鴨蛋等蛋類補充蛋白質,尤其是蛋清部份;多吃蔬菜(如白菜、高麗菜、萵苣、莧菜、雪裏紅、茼蒿菜、芥菜葉、水甕菜、韭菜、韭黃、芥藍、蕃茄、茄子、瓜類、蘿蔔、甘藍、葫蘆、青椒、洋蔥、蔥、蒜、蒜頭、姜、木耳、榨菜、辣椒、泡菜、鹹菜等)、多吃粗糧(糙米、小米、藜麥、蕎麥、大麥、馬鈴薯、甘薯、山芋、冬粉、荸薺等)補充蛋白質
  • 禁吃高脂肪食物:吃肉要選脂肪含量低的;烹呼叫油選擇植物油;花生、核桃、瓜子、腰果、芝麻、栗子、蓮子、杏仁等堅果脂肪含量高,也要少吃;少吃或不吃奶油、烘焙食品、薯片、餅乾、冷凍食品、罐頭、鮮奶油飲料等
  • 湯類及火鍋:低嘌呤食物制備的可以吃,中、高嘌呤含量食物制備的禁吃
  • 少用食鹽,尤其是並行高血壓、高脂血癥患者:限制在4g/天以內
  • 低強度有氧運動可以降低血尿酸,高強度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會升高血尿酸
  • 避免外傷、受涼
  • 避免勞累
  • 不要熬夜
  • 總而言之:

  • 現階段如果血尿酸較高,建議先用藥物控制血尿酸 在一定範圍,然後透過食療和改善生活習慣控制、維持血尿酸。食療、改善生活習慣期間如果因不可規避的因素的影響(如應酬;經不住誘惑的多吃了海鮮、火鍋等;喝酒;運動量過大;過度勞累;因其他疾病所用藥物等因素),導致血尿酸急劇升高或痛風發作,可以間歇式用藥降尿酸、消炎止痛, 即「藥物+食療和改善生活習慣」的方法——食療和改善生活習慣 為主,藥物為輔。
  • 如果現階段血尿酸處於正常範圍,可直接透過食療和改善生活習慣控制、維持血尿酸。如果食療、改善生活習慣期間因不可規避的因素的影響(如應酬;經不住誘惑的多吃了海鮮、火鍋等;喝酒;運動量過大;過度勞累;因其他疾病所用藥物等因素),導致血尿酸急劇升高或痛風發作,可以間歇式用藥降尿酸、消炎止痛, 即「藥物+食療和改善生活習慣」的方法——食療和改善生活習慣 為主,藥物為輔。
  • 這樣既可以利用藥物降尿酸速度快和改善生活習慣安全性高的優勢,也可以規避長期用藥的安全性問題和改善生活習慣降尿酸能力差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何青, 劉德平. 高尿酸血癥第二版[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
    2.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 [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20, 36(1):1-13
    3.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3, 029(011):913-920.
    4. Major TJ, Dalbeth N, Stahl EA, Merriman TR. An update on the genetics of hyperuricaemia and gout. Nat Rev Rheumatol. 2018 Jun;14(6):341-353. doi: 10.1038/s41584-018-000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