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焦慮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嗎?

2019-02-21健康

不僅僅是。

或者說,只有很小的一部份是。

焦慮最大的來源不是無能,而是無知。

首先,能力不夠確實會引起焦慮

比如我自己,就經常因為看到別人的文章寫得太好而感到痛苦和焦慮——完了,我這輩子也寫不出這麽好的東西了,我就是個垃圾。

寫作的時候也是一樣。

明明有很好的點子,腦子裏有很好的畫面,但就是駕馭不了,寫不出來。

這種清晰感受到自己的無能的時刻會讓人特別特別焦慮。

我真是個廢物;
我得要多長時間才能趕上別人啊;
我可能這輩子都趕不上了,就這樣吧;
啊啊啊啊啊好羨慕啊我為啥這麽爛我就是個豬。

讀的書越多,看到越多的青年才俊,天縱巫師,就越容易觸發這種因為「我不行」而引發的痛苦。

所以, 焦慮確實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能力不夠。

不過,如果題主是和我一樣的情況的話, 倒大可不必擔心。

因為這種焦慮和痛苦其實是很短暫,並且很好被解決的——再多讀點書,多被現實打幾次臉,徹底認清自己之後,再多堅持一段時間,就好了。

哦,原來權遊的大爺寫書的時候也經常覺得自己是垃圾,不適合這一行啊;
哦,原來別人也會覺得我寫的東西不錯啊,我自己都還沒覺得;
哦,原來她也是這麽過來的,我只是起步晚了點唄;
嗨,這個問題原來這麽好解決啊,真應該早點問人的。

知道了真相之後,找到解法,踏實去做,問題解決,焦慮自然會消失。

比如,我以前會因為取標題特別爛而焦慮不已,每次寫稿一小時,取標題兩小時,最後出來的還是個垃圾,頻頻讓我抓狂到絕望。

但是後來問題很快被解決了——我建立了一個「好標題庫」。

自己實在想不出來就直接套用別人的格式唄,反正肯定比我想的那些爛標題要好。

並且透過收集和學習,我自己也提升了起標題的能力,從根源上解決了焦慮。

甚至,這類「焦慮」在我看來是有益的。

因為這意味著你從愚昧之巔跌入了清醒之谷,並且在痛過之後就可以走上一條更高的上升路徑了。

一切可以被實際行動解決的焦慮—— 比如暫時的能力缺失,進入新環境後的格格不入,上手新工作之後的手忙腳亂、自責與自我懷疑等,透過能力的提高或者事件的推移都可以被解決。

因此它們也 都是短暫的、健康的情緒 ,不必擔心。

但是!

這種情況在我們日常的負面情緒中只占了非常、非常、非常小的一部份。

真正困擾我們的焦慮,更多的是:

光靠薪資這輩子都沒出路了,但是別的賺錢的路子我也不會啊,這可咋整啊……
今年的研究生考試會不會格外難?都6月份了我是不是來不及了?
我咋一背完就忘啊,我完了我完了我完了,我就是個垃圾;
哎今天又浪費了一天,這咋一轉眼都十二點了,手頭事情那麽多但是我居然還在浪費時間,啊啊啊啊我睡不著了;
唉我都快30歲了還沒嫁出去,以後要是嫁不出去了咋辦……

這些才是我們生活中最消耗精力、最頻繁冒出來的焦慮。

而這些情緒,和「能力不足」一丁點關系都沒有。

——它們的源頭不是無能,而是無知。

無知帶來迷茫,迷茫帶來恐懼,恐懼帶來焦慮。

簡單解釋一下。

以研究生考試為例,最常見的焦慮無外乎是覺得時間不夠了,覺得內容太多了,覺得難度太大了,覺得自己不行了。

這裏的關鍵詞是 「覺得」

「覺得」就是感覺,是想象,估摸,而非判斷。

判斷是要基於現實分析的,感覺不用,感覺只要憑空想象就好了。

但是,人在面對未知的事情時會下意識把對方幻想得很難,這是一種屬於動物本能的反應。

所以,時間真的不夠麽?

——你真實需要多少時間?每天的有效學習時長是多長?單位時間裏是否在做有效提升?你的問題真的是時間問題麽?

很多人是回答不上來的。他們只是覺得時間不夠。但是哪裏不夠,怎樣才能讓時間「夠」,他們不去想。

內容真的很多麽?

——課程框架大概是怎樣的?分別有多少重點?每本書上哪些可以直接不看,哪些要反復看還要額外補充論文和習題?一道考題一般會關聯幾個考點?

他們只覺得內容多,書看上去很厚,全都要背。但是沒有思考,沒有真正的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如果他們去認真分析過就會知道,參考書雖然又厚又重,但是裏面有不少都是廢話,根本不需要看。

難度真的很大麽?

——歷年考題裏哪些是基礎背誦關,哪些是理解套用關?出題重點在哪兒?難到你連看都看不懂,還是能看懂但是想不出來?看不懂是因為什麽?想不出來又是因為什麽?

他們只是覺得難,但不知道到底為什麽難,怎麽讓他不難。

你真的不行麽?

——你行的。只是你不知道。

你也不調查,你也不分析,你也不思考,你也不直面問題。

事情到底是啥樣的你不知道,你自己到底哪裏強哪裏弱你也不知道,你一天天的啥也不知道,我愛你你也不知道,你就會瞎想。

想想想,越想越焦慮。就你那個笨腦袋,能想出來個鬼。

這就是無知。

無知就是不知道,就是沒有實際去做,沒有得到切實可靠的資訊,也沒有動腦子對資訊進行有效加工,得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而無知勢必會帶來迷茫,進而帶來焦慮。

說得簡單一點, 你不知道自己做啥是有用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也不知道自己該幹啥,可不就是跟個無頭蒼蠅一樣滿世界亂轉麽。

你不焦慮誰焦慮。

賺錢也一樣,婚戀也一樣,浪費了一天的負罪感也一樣。

你不知道怎麽賺到錢,不知道去哪裏找到物件,也不知道自己浪費這一天到底會不會造成啥影響,甚至不知道自己這一天到底有沒有被浪費。

之前我在一篇回答裏詳細介紹了如何做自己的日常記錄,包括日常行為和時間支出兩部份,就是因為 你只有記錄了才會發現——原來自己一天的有效時間那麽少。

或者發現自己每天其實做了不少事情,只是把大部份精力都花在了很多額外的小事情上,反而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這就導致了我們每天看上去好像很忙,但是又總覺得啥也沒做出來,又忙又喪又焦慮。

因為你確實忙,但是也確實沒幹正經事。

這就是無知帶來的焦慮。

不是對知識的無知,而是對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真相的無知。

所以,怎麽解決?

特別簡單。

用思考對抗迷茫,用行動解決焦慮。

這是我公眾號之前的兩句slogan,也是我所踐行並且確認有效的路徑。

雖然這兩句話並不難理解,但是我還是想幫助大家再整理一次邏輯,從而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因為焦慮來自無知(上文已論述),那麽, 不無知就不會焦慮

而不無知就是有知,有知包括兩部份—— 對自己的清楚認知,對外部的清楚認知

對自我的認知就是要弄明白: 我的水平高低幾何,我的強項和弱點在哪裏,我是個什麽樣的人,我擅長什麽,特別不擅長什麽;

對外部的認知就是要弄明白: 這事兒到底是在幹嘛,標準和要求是啥,我得幹點啥才能得到。

而這些認識從何而來呢?

實踐——記錄——反思

透過實實在在的在現實生活中做點事情,去碰撞,觀察,記錄,得到屬於自己的第一手資料之後,對其進行頭腦加工,然後有針對地做提升和改善,從而獲得「有知」。並且在「有知」的情況下前進。

這是實實在在解決焦慮的唯一辦法。

行動,是為了得到資訊;

思考,是為了找到解法。

基於資訊,加以解決,從而結束焦慮。

比如在學習上,就是實實在在去做分析,做復盤,做思考,做測試,找問題,從而發現自己的缺口,了解所學科目的邏輯,保證學習的有效性。

而非時間和書本數量、單詞數量的堆砌;

比如在賺錢上,就是在保證手頭工作的基礎上去深度了解本行業的發財路徑,如果上升空間太小就往外部去找可以突破的渠道,找到一個就花半年到一年的業余時間去嘗試一個,不行就總結一下經驗然後快換。從中了解到自己的能力邊際,也對賺錢這事兒有個大致的周期了解;

而非一直困在原地,又不敢嘗試;

比如在婚戀上,真想結婚就去了解婚戀市場的一些規則,參加一些相親和交友活動,對自己有個大致評估,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麽,知道婚姻需要什麽。然後做出調整,要麽放棄幻想投身世俗,要麽付出代價對抗世俗。

而非一邊苦惱於年齡增長沒有社交,一邊又宅家幻想高富帥從天而降。

當然,和別人的交流,讀書,這些也都有幫助。但是都沒有實踐來的效果好。

以及,不要覺得有錢、漂亮、有能力、工作安穩、讀的書多、學歷高這些就可以解決焦慮,我在公眾號後台見過太多這樣的人在深夜留言說自己有多迷茫多焦慮多苦惱了。

博士又怎樣?收入高又怎樣?沒有清晰的目標感,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麽,一樣會陷入焦慮。

只有清醒,只有自知,只有大量踏踏實實的實踐經驗,才能幫助我們擺脫無知造成的迷茫和焦慮。

最後。

能力缺失的焦慮,無知的焦慮,除了這兩個之外,其實還有一種很普遍的:

環境的焦慮。

雞娃,內卷,顏值焦慮,身材焦慮。

這些可能你自己也不想參與其中,但又不得不被迫加入的競賽,造成了我們大量的焦慮。

因為所有人的孩子都在補課,我的孩子也不得不補;

因為大家都在加班,我也不得不加;

因為很多人都在減肥,都在整容,所以我也不想當個村姑。

想要解決這類問題,僅僅靠解決無知是不夠的。

更重要的是 建立起內心的價值觀標準。

一套不被外部影響的、強大的、完整的、邏輯自洽的價值觀標準。

——我要自己定義什麽是成功,而不是外部競爭的第一名;

——我要自己定義工作的節奏,而不是被同事和老板裹挾;

——我要自己定義什麽是美,而不是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因為青春期的一些不好的遭遇,我自己在【身材】和【顏值】方面有很強的的困擾。

而這類苦惱背後的根源其實很簡單:

我覺得自己身材還不夠好,長得還不夠好看,我胖了,醜了,我就不好,我就不配被愛,就會有人嫌棄我,我這輩子就完了。而別人比我好看,比我身材好,她就「贏了」

但是 ,真的如此麽?

我真的不好看麽?我的身材真的很差麽?
這事情真有那麽重要麽?會影響我的朋友家人或者是讀者對我的喜愛麽?
別人漂亮身材好也沒搶我男人沒賺我該賺的錢,怎麽就「贏了」?

我其實也不知道。我也只是「覺得」。

但「覺得」的答案,不論好壞都是不準確的。

真正準確的答案要從生活中去找,要從實際的證據裏去找,要從自己的價值觀和美醜標準裏去找。

你知道自己是好看的,知道自己的身材沒毛病;
你知道別人喜歡你不是因為這些外在原因,知道一個人真正的魅力應該從何而來;
你知道那些說你醜、說你胖的人才是有問題的,知道人類正常的體態和體重應該是什麽樣;
你知道自己只是普通人,不需要像女明星一樣去營業。

只有知道了這些,建立了正確的、屬於內心的價值標準,你才能擺脫焦慮。

顏值的對比沒有盡頭,對身材的追逐也越來越極端。 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有太多噪音,太多不懷好意的標準和評價,就像四面八方吹來的勁風。

如果你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沒有一個穩固的標準,勢必會被攪亂。

關於 價值觀從何而來、如何建立的問題 ,這篇容納不下了,下次再聊。

關於前面的內容,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指出,我盡量完善。

我是 @二當家李多余 ,知乎百萬贊幹貨答主,自由撰稿人。持續輸出系統的、底層的邏輯思考。

如果這篇內容對你有用,希望可以點贊讓我知道。也歡迎收藏、留言、關註

我的更多完整、有用的內容,都在公眾號 【鹹魚人生自救指南】 裏。這是全網不到5%的純原創號之一,只為少部份真正渴望改變的人而寫,只分享普通人成長的思考硬貨。

目前已經匯集了10w+小夥伴正在一起成長,或許你也會成為其中之一。

引路:值得你一讀再讀的好文目錄(2020年更新)

其他可能對你有用的內容:

【底層邏輯類】

窮人混的不好是因為他們笨嗎?——貧窮未必會遺傳,但無知一定會

身邊的有錢人教會了你哪些道理?

什麽樣的人會被欺負?——比起「弱」,你更需要知道什麽是「惡」

如何反駁「憑什麽我們幾代人的努力憑你寒窗苦讀 10 余年就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