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鄱陽湖還有救嗎?

2014-01-23科學

開篇名義:

鄱陽湖是一個新生斷陷湖,那麽一個構造斷陷湖泊怎樣才叫消亡? 在地質工作者看來,只有當斷陷活動徹底停止,曾經不斷沈降的地區趨於停止活動,盆地/湖泊完全平原化才能叫做 消亡/死亡 。從這個出發點,鄱陽湖會不會消亡就不是與三峽有沒有關系的話題,而是基於構造斷陷盆地發展史的地質問題。

這並不是在否認三峽工程對鄱陽湖起到的影響:它改變了原有的枯洪水周期,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枯水的程度和枯水期持續時間 。但不會引起鄱陽湖的消亡/死亡。只要濕潤的夏季到來,將復現碧波蕩漾;而只要氣候向著溫暖潮濕的方向演化,鄱陽湖還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深。

鄱陽湖是個季節性吞吐湖泊,在洪水季節為湖,在枯水季節基本為河 。在了解這一點前談鄱陽湖幹涸,都是在扯淡。

鄱陽湖與三峽的關系也很復雜,完全可以另開個問題來討論。

====================

第二次名義:

這篇回答在知乎日報和這裏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還引發了「科學界應該給公眾傳達怎樣的訊號」等話題探討。逗比答主在歡樂的寫下這篇「專業相關」的回答時,卻是真的沒有料到這個局面。

一些認為鄙答主太樂觀、沒有人文關懷、脫離生活、傳遞錯誤訊號的評論看見了,有點哭笑不得。距離一個好的科普者,我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後這篇答案的門檻也是設的有點高了……不適合面向公眾廣為傳播,寫它的 初衷也只是小圈子裏解惑與討論(最開始要求展開的某人,怪你咯23333)

地質是一門冰冷的學科,讓一個研究百萬年尺度的地質民工生出些許重視人類因素的情懷,臣妾暫時真的沒法做到……三峽能存在1.2萬年不……額,扯遠了。

請原諒一個地質民工的石頭思維。

畢竟,路上隨便踢開的一顆石子,它的年齡也往往是以億年計的。

---------------------------------------

1.鄱陽湖不需要救,它存在的歷史比 人類文明 久遠,也可能會比人類文明更長久。

鄱陽湖,不能僅僅從現今湖面格局約形成於250a【1】以前來看,而應將目光放的更深遠,從地質演化的角度對鄱陽湖及鄱陽盆地的演化進行認識。

(1) 鄱陽湖是第四紀以來區域構造活動的產物,是一個新生的斷陷湖泊。

鄱陽湖盆地與其西部的廬山夾於4 條深斷裂(從東到西依次為江南深斷裂、九江—永新深斷裂、贛江深斷裂、湖口—上談深斷裂)之中,因此,廬山是—座典型的斷塊山,其 東部的鄱陽湖盆地為一個典型的斷塊盆地 。這 四條斷裂在不同地質時期的活動控制著鄱陽湖斷坡發育,同時與湖平面升降一起控制著湖盆的沈積中心 ,進而影響湖盆的沈積模式。【3】

——【5】

通俗的說來,鄱陽湖是一個與廬山的相對擡升有關的相對下沈區,一系列 地塹 控制著鄱陽湖地區的 沈降運動 。這種緩慢但堅定的沈降使得江西的這片區域得以存在萬山叢中一點平的地貌格局,而廬山-鄱陽湖惜惜相生的關系則是第四紀以來變得更刻骨纏綿。

(2) 鄱陽湖是繼承了中生代鄱陽盆地繼續發育的沈降區

發生在中晚中生代(晚三疊世至白堊紀)的燕山運動形成了鄱陽湖斷陷, 奠定了中新生代鄱陽盆地的雛形。到喜馬拉雅運動早期, 盆地大部份地區隆起, 老第三紀僅安義、南昌青雲譜一帶仍繼續沈陷, 至新第三紀時全區上升, 形成了丘陵起伏的山間盆地, 從此奠定了鄱陽盆地的輪廓。【4】

如果將眼光放的更遠,鄱陽盆地的演化早在2億多年前就開始啟動。燕山運動一聲吼,中國的很多地方都開始發抖。而慘烈的 青藏連續追尾事件 ,則將中國大地上的新構造運動推向高潮。

(3) 鄱陽湖接受沈積始於12ka,至今是一個不斷沈降、湖體範圍擴大的演化歷程。

——【2】

經過對鄱陽湖沈積物鉆孔的碳14同位素測年可知,鄱陽湖開始發育是從距今1.2萬年前開始的。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a. 初始沈降期粗粒堆積階段(12ka~4.1ka);

b. 沈降發展期平原-河流階段(4.1ka~1.7ka);

c. 蓄水期湖泊階段(1.7ka至今)。

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反映了 斷裂帶的不斷活動,使得沈降區範圍逐漸擴大、沈降量逐步增加,湖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育過程 。這樣的發育過程,實際上也是任何一個斷陷湖盆在生命早期必然經歷的。如果從斷陷湖盆的構造演化階段來看, 鄱陽湖剛剛發育1.2萬年,對於動輒幾個百萬年乃至千萬年計的斷陷盆地生命史 ,它還僅僅處在兩大演化階段裏的第一階段第一個小階段的早期, 還是個娃娃呢。

A:後斷陷期(Post Rift Stage)
——A2 後斷陷期晚期;
——A1 後斷陷期早期;
B:斷陷期(Syn-Rift Stage)
——B3 斷陷晚期 (Late Rift)
——B2 斷陷高峰期(Rift-Climax)
——B1 斷陷初始期(Rift-Initial)——鄱陽湖應位於該時期的早期
(時間線自下而上~)

(4) 鄱陽湖湖底坡度平緩,受氣候波動造成的湖平面升降會形成範圍極其廣闊的湖岸線進退

一個三角函式的問題,這應該很好理解。正因為水淺底平,鄱陽湖才會以枯水期和洪水期截然不同的面貌聞名圈內。這幾年隨著鄂爾多斯盆地長慶油田產量的突飛猛進,淺水三角洲也成為圈內廣為討論的話題。而現代淺水三角洲的典型例項,恰恰就是鄱陽湖及其贛江三角洲。

(5) 鄱陽湖的最近8000年來經歷了9個主要的氣候波動。

一般認為,構造活動的速率遠比氣候變遷來的慢。氣候的變化有很多影響因素,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下有著各不相同的控制因素。地球軌域的周期性變化是一種,聖嬰也算一類;小冰期會產生影響,而甚至太陽黑子周期也會產生影響。具體是些什麽影響這裏不展開。總之,這9次氣候變遷使鄱陽湖經歷了9次顯著的枯水-洪水面貌。

9.200a-至今 溫暖濕潤,枯洪相間—1750~1950AD(繼續至今)— 是三峽厲害還是氣候波動厲害?
8.650a-200a 冷涼幹旱,水域萎縮—1300~1750AD—中國東部1200~1850為小冰期; 鄱陽湖底明朝石橋
7.1820a-650a 第三次擴張,溫暖濕潤,開闊大湖—130~1300AD,包括「中世紀暖期」(900-1300AD)
6.2170a-1820a 湖泊幹涸—220BC~130AD
5.2940a-2170a 第二次擴張,溫暖濕潤—990~220BC
4.2990a-2940a 水體變淺,湖體萎縮—1040~990B.C.商末周初寒冷事件
3.3440a-2990a 第一次擴張,溫暖潮濕
2.3660-3440a 水體縮小,植物稀少—————氣候變冷
1.7170-3660a 溫暖潮濕————————全新世大暖期
7900-7170 孢粉稀少。

——【6】

2.跟三峽有關,但並非主因。

這部份這次不展開了。從上面的第5條可以看到,今天的鄱陽湖實際上處於明代小冰期結束後,向新的一次溫暖潮濕期過渡的階段。幹旱期大草原與洪水期大湖泊的交替出現,正是水位 震蕩的由低轉高 的真實寫照。要知道,鄱陽湖在歷史上較大的階段(階段7),還曾經淹沒過兩座西漢時期的古城(階段6);而初唐鼎盛時期,西南方向的贛江三角洲全部位於水下——這片地方就是今天地質工作者們撐著小船穿著滑套靴玩沙子的地方。

比起氣候波動來說,三峽算個毛。人類不要太自以為是啦~

3.鄱陽湖本來就是以枯水期和洪水期巨大的反差為特征的一類湖泊,不必杞人憂天。

(今天就先這些吧~)

——————

參考文獻:

【1】吳艷宏, 項亮. 鄱陽湖 2000 年來的環境演化[J].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1999, 19(1): 85-92.

【2】張春生, 陳慶松. 全新世鄱陽湖沈積環境及沈積特征[J]. 江漢石油學院學報, 1996, 18(1): 24-29.

【3】張建新, 胡勝華, 崔濤. 全新世以來區域構造及氣候因素對鄱陽湖盆地沈積特征的影響[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6, 7(4): 4-8.

【4】黃旭初, 朱宏富. 從構造因素討論鄱陽湖的形成與演變[J].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1983, 1: 124-132.

【5】馬逸麟, 徐平. 長江中遊鄱陽湖及江西江段水災區新構造[J]. 華東地質學院學報, 2001, 24(4): 286-294.

【6】馬振興, 黃俊華, 魏源, 等. 鄱陽湖沈積物近 8ka 來有機質碳同位索記錄及其古氣候變遷特征[J]. 地球化學, 2004, 33(3): 27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