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美食

奶茶價格集體跳水,「10 元以下」時代來臨,原因有哪些?你最愛喝哪一家?

2024-08-18美食

我們的財富結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了,消費降級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奶茶價格普遍下跌更像是 市場的正常發展周期,供給增長速度超過需求增長 ,非必要消費品在供給過剩時,策略就是降價保量,根據供需關系,這種競爭往往傾向於逐漸趨近成本,估計還得內行去透漏下成本,畢竟越是此類消費,此前利潤空間彈性還是較大。

找到的【中國茶飲品發展報告2023】的數據顯示,2015年的時候市場規模只有420多億,而最新的報告顯示,截止去年新中式茶飲市場規模達 1933億元 ,不到10年時間市場規模翻了接近5倍,不太可能僅靠消費降級來解釋,更像是一個 增量競爭市場 ,大家都在想辦法壓成本,壓價格,吸引使用者積累,最常見的做活動方式基本都是送卷,還有企業是每天都送,其實就是標的高,真實的價格壓下來,非常符合消費者的心理。

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現在走到哪裏都能看到的某冰城品牌,主打的就是價效比,而且非常容易滿足炎熱夏天的冰鎮飲料需求,以及冬天的奶茶等需求(這不是廣告,只是觀察),經常去就是排隊,突出一個薄利多銷,甚至一條小街道上都有兩家以上,與其他大規模開店不同,不必擔心其內卷導致價格下調,而是會很大程度虹吸其他品牌的需求,無他就是價效比高,有點像消費兜底的品牌。

此外,說點為什麽企業為了客戶和短期的營收數據來保量,甚至卷到無利可圖也要創造營收規模,這就和我們過去十幾年的創業模式密切相關,幾乎都是那一個路數,在一個增量巨大的市場中,前期燒錢搶占市場,補貼的程度和時間,取決於投資者能承擔多少虧損,這就是發展報告中總逃不開的就是融資情況,融資宣傳+擴大市場,獲得更多的融資,最後的目標基本都是指向一個,那就是上市,而這個遊戲玩的最極致的大概就是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咖啡財務造假案,最後按照公開數據,對美國投資者的賠償金額 最高可達1.8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12億元), 雖然沒在國內上市,也面臨了一些其它的處罰。

現在任何一個增量市場基本都是這套邏輯,羊毛出在豬身上,靠日常營收賺錢分紅太慢了,往往都是要依靠金融來賺錢的,比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董與東方甄選的割席事件,明顯對雙方都是巨大的利好,一個半年企業估值增長超過600%,另一個幾乎沒有出一毛錢收購企業,搞不好是創立企業企業之初就定下來的對賭協定,都是雙贏,苦的大概還是所有股民唄。

當然對於普通消費者,誰加價效比高,誰的吸重力強,也不需要關註後面的資本運作,增量放緩的時候逐漸進入存量競爭時期,往往競爭更激烈,直至擠出過剩的供給為止,未來的價格或許還要更加透明,更加具有價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