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细思笑爆的细节?

2015-10-30影视

在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里,我们关二爷「挑袍」那一段的前戏是这样的:

「关公约回数十步,立马于 霸陵桥 上望之。见操引数骑飞奔前来,背后皆是许褚、徐晃、于禁、李典之辈。操见关公横刀立马于桥上,令诸将勒住马匹,左右摆开。关公见众将手中皆无军器,因此放心。」

但到了清代毛宗岗修改过的版本里,这座桥的名字已经不见了。

关公曰:「便是丞相铁骑 来,吾愿决一死战!」 遂立马于桥上望之 。见曹操引数十骑,飞奔前来,背后乃是许褚、徐 晃、于禁、李典之辈。操见关公横刀立马于桥上,令诸将勒住马匹,左右排开。关公见众人 手中皆无军器,方始放心。

那么毛先生为什么要把桥的名字删掉呢?

很简单,这是个巨大的bug。

一切都要追溯到元代的【三国志评话】里。这书作者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方写成了长安城而非许昌:

自午至暮,颜良回军归营,见冀王,具说得胜。袁绍大喜,赏军。 却说曹相引败军回长安 ,请关公赴宴。曹操说颜良之威。

所以写到关公挑袍那段,【三国志评话】就自然而然的把场地选在了长安郊外,自汉唐以来著名的「折柳」送别胜地—— 灞桥

曹相共众官商议,有智囊先生张辽曰:「先使军兵于霸陵桥两势埋伏。如关公至,丞相执盏与关公送路;关公但下马,用九牛许褚将关公执之。如不下马,丞相赠十样锦袍;关公必下马谢袍,九牛许褚可以执之。」曹操深喜。先于霸陵桥埋伏军兵。曹操,许褚,张辽都至霸陵桥上等候。

【三国演义】跟【三国志评话】之间的传承关系懂的都懂。

问题就来了,【演义】修正了曹操在长安的错误,但却忘记把长安城外的灞桥一并改掉!

然后就导致了,许昌在小说里的设定,城外有座灞陵桥......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我大明的许昌人为了应景,真在郊外建了座灞陵桥。

(包括为什么「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里关羽会经过洛阳,全都是因为元代的时候,这个故事的起点是长安......所以去找袁绍肯定得穿过中原嘛......)

甚至于明末「挂平贼将军印、援剿总兵官、后军都督府都督」左良玉先生,还和开封的周孝王一道,在1640年各捐了10两银子用于修缮许昌灞陵桥,留下了一块「汉关帝挑袍处」石碑。

左良玉修的那座桥在1969年被洪水冲毁。后来许昌当地以新野出土的汉「泗水捞鼎」画像砖上刻的石桥样式为模板重建了一个景区,现在还在。

大家去许昌的时候,可以去凭吊一下,看看什么叫做文本传播的力量!